Blogger Template by Blogcrowds

各報評匯控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星島》社評: 「半價買匯豐 策略要穩重」

匯豐今天已無復港英年代的優越地位與主宰寡頭壟斷的能力。利率協議的取消,令銀行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銀行不能單靠傳統存貸息差賺錢,還要經營其他業務,以及作出比以前高風險的槓杆投資。匯控也不再是純粹香港人的銀行,把業務版圖擴及歐美,與港三分天下。今次控在金融風暴受挫比部分本地銀行為深,原因之一就是當初大舉進軍美國的次級按揭市場。

今天的匯控股價,面對的波動因素遠比以前大。投資者不宜一成不變沿用舊思維,要以新角度來衡量是否加碼注資匯控。

這次匯控以供股和削減派息來充實資本,應付金融海嘯沖擊。對供股的有利因素,是享受到大幅度的折讓,等如半價買入匯控。對匯控管理層有信心的投資者,覺得匯控在金融危機下仍毋須政府接濟,表現勝於不少跨國大銀行,甚至有能力低價收購其他金融機構,冀望日後經濟復甦可以早佔商機。

穩陣股將變波動股

至於負面因素,就要考慮供股後,匯控股份增加了四成,一來日後每股盈利和派息都會大幅被攤薄,二來對沖基金也更容易借貨沽空,增加日後控股價波動風險。此外,中短期而言,匯控經營環境仍相當困難,包括全球經濟和金融活動放緩,低息影響盈利,債務壞帳仍未全部撇清,手持衍生工具產品可能繼續貶值,又要面對同業遭國有化後的不公平競爭。

散戶決定供股與否,不宜單靠感情定奪,要講心之外也要講金。如果對匯控長遠前景充滿信心,可以選擇供股。如果已經擁有多手匯控又不欲加注,可以賣掉部分正股,用賣股收入來廉價供股。如果只得一、兩手,也可以賣掉供股權,降低持股成本,不要平白放棄供股權。

《蘋果》社評:「不應一注獨贏買匯豐 」

事實上匯豐昨天派發的成績表的確令不少投資者既失望又進退兩難。失望的是銀行去年的業績比○七年差得多,股息又減少了。進退兩難的是銀行提出供股集資,原來股東若果不拿錢供股便要面對股權被攤薄的處境。那究竟該不該供股或加碼投資匯豐呢?這當然是個個人投資的決定,必須考慮個人的財政狀況,整體經濟前景,其他投資工具的回報及銀行的業務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從個人來看,是否供股或加碼投資匯豐先要考慮是否有閒錢及手上的投資組合中匯豐的比重。若果手上有一定數量現金,不用借錢供股,又認為匯豐的回報比其他投資工具好,供股加碼當然不成問題。但若果手上的投資組合匯豐的比重已相當高,例如高達四成或以上,那便應認真考慮不供股,因為再供股意味匯豐的投資比重進一步增加,跟應當分散投資的原則相違背。

除了個人的財政狀況外,投資者也應該考慮全球經濟形勢及金融業的處境。跟其他國際大銀行如花旗、美國銀行、萊斯銀行等相比,匯豐去年的業績其實比它們優勝;供股集資後資金儲備充足,又不用擔心受政府官員指指點點。

可以說,匯豐的競爭實力比大部份國際銀行強得多。問題是全球經濟衰退仍未見底,金融業包括銀行業仍未穩定下來,借貸業務仍未全面恢復。這些都會限制匯豐未來一段時間的增長,甚至可能會因出現第二波金融海嘯而令業績再次倒退,令股價再下跌。

若果投資者預期經濟及金融業的衰退將會加劇及持續一段時間,那保持手上的現金,不增加股票投資包括為匯豐供股是最合理的選擇。若果投資者預期全球經濟在政府大手刺激下逐步喘定,匯豐在重整業務及大幅撇賬後可以回復較快增長,那投資者大可以選擇供股及增加在匯豐的投資。對很多本地投資者來說,供股不供股真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決定!

《經濟》社評: 「匯豐斷臂止蝕 火頭四起待撲」

匯豐去年盈利大幅倒退七成,較市場預期更差,加上大舉供股,令匯豐在英國股價曾跌逾兩成。匯豐的壞日子遠未過去,為備戰面前曙光未露的艱難期,她正斷臂求生,重新上路。其一,匯豐大力縮減處身海嘯震央美國的消費融資業務,結束旗下HFC與Beneficial品牌在北美的大部分經營網絡,可謂止蝕離場。其二,是狠作大舉撥備近250億美元。其三,是順從市場要求,供股集資約177億美元,以增資本比率,提高防風能力。

匯豐力砍美國業務,但美國雖是海嘯禍源,卻並非唯一受創地區。匯豐靠全球分散業務的策略,分散了風險,在海嘯席捲全球下,則變成處處遇上火頭。

其一,不計虧損的北美業務,匯豐去年稅前利潤有近四成四來自歐洲,是她盈利的最主要來源,惟此水源卻可能乾涸。現時全球金融市場的焦慮,已逐漸集中於歐洲,因西歐銀行大量貸款予接近破產的東歐,情況惡化可能成為第二波海嘯的震源,衝擊全球。雖然匯豐直接參與東歐業務不多,然而匯豐在歐洲的資產多逾13000億美元,佔其總資產五成三,她與歐洲其他銀行以至企業有極多業務往來,一旦東歐炸彈爆炸,西歐金融與經濟必遭重挫,匯豐亦難逃禍殃。

其二,新興市場是匯豐的盈利增長引擎,但新興市場亦逃不過金融海嘯與全球衰退打擊,雖然亞洲區創傷暫仍較小,但市場已日益關注南美、中東等會否遭受重創,成為海嘯又一重災區。

匯豐在南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在中東的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國都有業務,今年表現難免褪色,部分甚至可能成為虧損來源。換言之,新興市場此盈利增長引擎亦可能大打折扣。匯豐多年來通過全球分散業務,取得佳績,但在百年一遇的海嘯面前,卻恐怕覆巢之下難保完卵,全球業務都遭衝擊。匯豐雖壯士斷臂削減美國業務,但困境未脫,面前仍是一關又一關的嚴峻挑戰。

《明報》 : 「須坦誠面對錯誤再輕裝上路 喚回核心價值匯控仍有可為」

於此匯控宣布要股東供股集資,20 萬股東在思量是否與匯控共渡時艱的同時,我們今日從3 方面討論使港人推不開、也放不下的匯控銀行。

首先要討論匯控對次按的處理。2003 年,匯控斥逾千億港元巨資,收購美國消費融資公司HouseholdInternational,組成匯豐融資,當年匯控主席龐約翰滿懷信心,表示匯豐融資可為集團盈利增值25%,卻不知道這是噩夢的開始。05 年,葛霖兼任匯控行政總裁和匯豐金融主席,這一年,正是匯豐金融大增按揭貸款之時。06 年起,美國樓市泡沫爆破,斷供潮開始湧現,到07 年2 月間,匯控是全球首家銀行指出美國次按出現問題,卻未提出抽身之法。

從上述歷程顯示,匯控決定在美國發展按揭業務,並在次按瀕臨爆煲之時,還在大舉推展業務,當年決策是否過於草率,違背了一貫奉行的保守穩健原則,值得探討。另外,美國匯豐融資的管理,雖云有美國高層管理人員為了追逐更高花紅,罔顧風險,但是在他們闖出更大禍害之時,匯控高層缺乏足夠節度,有關責任不容推卸。或許當時匯控一高層,也有爭取更多花紅的心態?

所以回顧起來,匯控就匯豐融資,從開始決策到營運、監管,都存在問題。但是,這個害得匯控和投資者雞毛鴨血的匯豐融資,迄今仍然未見匯控高層認真檢討和面對。

第二,如前所述,葛霖於匯豐金融,全程參與(02年葛霖是匯控董事會成員,有份參與決策),昨日他在記者會上,只說「但願未曾收購匯豐融資」,但是包括葛霖在內的一匯控高層,迄今未說過「犯了錯誤」的話。

昨日匯控公布業績,葛霖在「主席的話」中批評銀行業界,認為「業界做了很多錯事」、「損害了業界的聲譽」、「涉及業界的文化和道德問題」等,可謂甚為直率。不過,葛霖好像以局外人身分評論銀行業界弊端,不過當他指摘業界把「不恰當的產品賣給了不恰當的人」時,又有否想到匯控在雷曼迷你債券的角色?葛霖雖然表示會參與重建公對銀行的信心,但是在吝於承認錯誤下,葛霖等一匯控高層能否認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警惕自己和後來者不要再干犯這樣的錯誤,使人有疑慮。

第三,葛霖等匯控高層不肯承認錯誤,可能與其精英心態有關。現在一匯控高層,雖然只是打工仔,但是匯控的工作,就是他們的事業。他們大多從離開學校之後就加入匯控,從低層做起,長期受到匯控管理文化薰陶,而這些年來匯控之成功,由香港一家地方銀行發展成為跨地域、跨國的國際銀行集團,當然脫不了他們這班精英的智慧和努力。但是一帆風順的匯控,會否因為一路順風,使這班精英過分自信,使得在決策時過於一廂情願,因而犯下收購HouseholdInternational 的大錯?

資料來源: 星島日報, 蘋果日報, 經濟日報, 明報

0 意見:

張貼留言